软膏剂的质量检查项目
《中国药典》2010年版在(附录Ⅹ F)项下规定,软膏剂应作粒度、装量、微生物和无菌等项目检查。另外,软膏剂的质量评价还包括软膏剂的主药含量、物理性质、刺激性、稳定性的检测和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穿透及吸收等项目的评定。
(1)粒度:不得检出大于180μm的粒子。照(附录Ⅸ E第一法)应符合规定。
(2)装量:照最低装量检查法(附录Ⅹ F)检查应符合规定。
(3)微生物限度:除另有规定外,照(附录Ⅺ J)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查应符合
规定。
(4)无菌。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软膏剂,照无菌检查法项下的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5)主药含量。测定方法多采用适宜溶媒将药物从基质中溶解提取,再进行含
量测定。
(6)物理性质
①熔点。测定方法可采用药典法或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定,由于熔点的测定不易观察清楚,须取数次平均值来评定。
②黏度与稠度。属牛顿流体的液体石蜡、硅油,测定其黏度可控制质量。非
牛顿流体,除黏度外,常需测定塑变值、塑性黏度、触变指数等流变性指标,这些因素总和称为稠度,可用插度计测定。
③酸碱度。酸碱度一般控制在pH为4.4~8.3.
④物理外观。软膏和基质的物理外观要求色泽均匀一致,质地细腻,无粗糙
感,无污物。
(7)刺激性。考察软膏对皮肤、黏膜有无刺激性或致敏作用。
(8)稳定性。乳膏剂应进行耐热、耐寒试验,将供试品分别置于55℃恒温6小时及-15℃放置24小时,应无油水分离。
(9)药物释放、穿透及吸收的测定方法
①体外试验法。有离体皮肤法、半透膜扩散法、凝胶扩散法和微生物扩散法等,其中以离体试验法较为接近实际情况。
②体内试验法。有体液与组织器官中的药物含量测定法、生理反应法、放射性示踪原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