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原理:利用鳌试剂来检测或量化由格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样品中国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达标。方法有两种: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通常以凝胶法较为常用。
实验准备:
环境:操作过程中防止内毒素污染,在无菌室或超净工作台中进行。
标准品:国家标准品
检查用水:灭菌超纯水
供试液制备: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复溶、稀释或在水性溶液中浸提制成,调节PH6-8。
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在使用新批号鲎试剂或实验条件发生改变时应进行鲎试剂灵敏度试验。
实验设备准备:PH计、高压蒸汽灭菌器、旋涡混合器、水浴锅、移液器、细菌内毒素检测仪、超净工作台
实验方法1:凝胶法
按以下表格制备ABCD,使用稀释倍数不超过MVD并且已经排除干扰的供试品溶液来制备A和B。
根据鲎试剂灵敏度标识值(A),将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或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溶解,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15分钟,然后制成2A、A、0.5A和0.25A四个浓度的内毒素标准溶液,每稀释一步均在混合器上混匀30s,取分装有0.1ml鲎试剂的10mm*75mm试管或复溶后的0.1ml/支规格的鲎试剂标准溶液,每一个内毒素浓度平行做4管;另外2管加0.1ml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作为阴性对照组。将试管中溶液轻轻混匀后,封闭管口,垂直放入恒温器中,保温60min。
结果判断:取出后观察,若阴性对照溶液D的平行管均为阴性,供试品阳性对照组溶液B的平行管均为阳性,阳性对照溶液C的平行管均为阳性,试验有效。
若溶液A的两个平行管均为阴性,判定供试液符合规定。若溶液A的两管一管为阳性,另一管为阴性,需要进行复试。
实验方法二:光度法
显色基质法系利用检测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凝固酶使特定底物释放出呈色团的多少而测定内毒素含量的方法 。根据 检测原理,分为终点显色法和动态显色法。终点显色法是依据反应混合物中内毒素浓度和其在孵育终止时释放出的呈色团的量之间存在的量化关系来测定内毒素含量的方法。动态显色法是检测反应混合物的吸光度或透光率达到某一预先设定的检测值所需要的反应时间,或检测值增加速度的方法。光度测定试验需在特定的仪器中进行,温度 一般为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