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涂片检查法
一、直接涂片法
1、玻片的准备:取经
95%乙醇擦拭脱脂过的干燥、清洁、无油污、无划痕的新玻璃片,在玻片左端1/3处注明实验室序号及标本序号
(如使用的载玻片一端无磨砂面,应该用玻璃笔编号;如使用的载玻片一端有磨砂面,可用
2B铅笔在磨砂面上直接书写)。
2、痰标本:小心打开承载痰标本的容器,用折断的竹签茬端挑取标本的脓样、干酪样或可疑部分约0.05mL-0.1mL,于玻片正面的右侧2/3中央处均匀涂抹成10mm×20mm的卵圆形痰膜,待自然干燥后,染色镜检。
二、集菌痰涂片法
1、漂浮集菌法:痰标本经121℃高压灭菌15min,待冷却后,取5mL-10mL痰液至体积为100mL的玻璃容器中(口径约2cm),加灭菌蒸馏水20mL-30mL,总体积勿超过容器的1/3,加二甲苯0.3mL,放于振荡器中振荡10min,加蒸馏水至满瓶口,将已编号的载玻片盖于瓶口上,静置20min,取下载玻片,自然干燥,火焰固定,染色镜检。
2、离心集菌法:痰标本经121℃高压灭菌15min,待冷后取5mL~10mL盛于体积为50mL的离心管中,加水至50mL,经3 000×g离心20min后,取沉淀涂片检查。
3、染色方法
萋尔一尼尔逊氏(Ziehl一。Neelsen)抗酸染色法,简称萋一尼氏染色法。
染色剂配制
石炭酸复红染色剂:碱性复红乙醇储存液(碱性复红89,溶于95%乙醇100mL中)10ml,,加
5%石炭酸水溶液至100mL,混匀。
盐酸乙醇脱色剂:浓盐酸5ml.加95%乙醇至100mL,混匀。
亚甲蓝复染剂:亚甲蓝储存液(亚甲蓝0.39加95%乙醇50mL待溶解后,加蒸馏水至100mL)
以蒸馏水5倍稀释,经充分振荡、混合均匀后,使用定性滤纸过滤。
染色步骤
涂片自然干燥后,火焰固定,平放于染色架上。
滴加复红染色剂盖满玻片,微火加热至出现蒸气后脱离火焰,保持染色5min;染色期间应始终保持痰膜被染色液覆盖,必要时可续加染色液,加温时勿使染色液沸腾。
用流水自玻片背面上端轻洗,洗去染色液。
自痰膜上端外缘滴加脱色剂,流过痰膜,需脱至痰膜无可视红色为止,脱色应单片进行。
流水自玻片背面上端轻洗,洗去脱色液。
滴加亚甲蓝复染剂,染色时间30s。
流水自玻片背面上端轻洗,洗去复染液,待干后镜检。
镜检与报告:用双目光学显微镜(目镜10×,油镜100×)镜检,在淡蓝色背景下,抗酸杆菌呈红色,其他细菌和细胞呈蓝色。
按照下列标准报告镜检结果:
——抗酸杆菌阴性(一):连续观察300个不同视野,未发现抗酸杆菌。
——报告抗酸杆菌数:1~8条/300视野。
——抗酸杆菌阳性(+):3~9条/100视野。
——抗酸杆菌阳性(++):1~9条/10视野。
——抗酸杆菌阳性(+++):1~9条/每视野。
——抗酸杆菌阳性(++++):≥10条/每视野。
阴性结果应该观察不少于300个视野,抗酸杆菌阳性(+)以上阳性结果应该观察100个视野;在痰标本检查报告中应包括痰标本的性状和质量。
质量控制要求:为保证痰涂片检查质量,应建立和健全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问质量评估检查制度。室内质量控制应包括痰标本收集、痰片染色和镜检结果复核等,痰涂片应保存供上级结核病实验室(或质量控制机构)质量控制复验。
4、荧光染色法(金胺O法)
荧光染色试剂的配制
金胺O染色液:金胺“O”19溶于95%乙醇100mL内,加5%石炭酸至1 OOOmL,混匀。
盐酸乙醇脱色液:35%浓盐酸5mL95%乙醇至100mL,混匀。
高锰酸钾复染液 0.59高锰酸钾加蒸馏水至100mL,混匀。
染色步骤
涂片自然干燥,经火焰固定后,平放于染色架上。
加染色剂盖满玻片,染色30min,水洗。
加脱色剂盖满玻片,脱色3min,至无黄色,水洗。
加复染剂盖满玻片,复染2min,水洗,干后镜检。
镜检与报告:玻片放置在载玻台上并以卡尺固定后,首先以目镜(10×)、物镜(20×)进行观察,发现疑似抗酸菌的杆状荧光颗粒时,用物镜(40×)确认菌体形态;在暗色背景下,抗酸杆菌呈黄绿色或橙色荧光;荧光染色后涂片应在24h内检查,遇需隔夜时,置4℃保存,次日完成镜检。按下列标准报告荧光染色检查结果:
——荧光染色抗酸杆菌阴性(一):镜检50个视野内未发现抗酸杆菌者。
——荧光染色抗酸杆菌阳性(报告抗酸菌数):1~9条/50视野。
——荧光染色抗酸杆菌(+):10~99条./50视野。
——荧光染色抗酸杆菌(++):1~9条/每视野。
——荧光染色抗酸杆菌(+++):10~99条/每视野。
——荧光染色抗酸杆菌(++++):≥100条/每视野。